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舆情

给无数孩子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青海希望工程30年回眸

时间:2022-01-01 作者: 来源:

  1990年9月,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铁盖乡希望小学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竣工,1991年共青团青海省委发起并组织实施了青海希望工程。从此在青海高原这片土地上,希望小学以每年十几所的速度递增,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告别危房,上千名少年儿童告别了低矮、潮湿、阴暗的破旧土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快乐成长。希望工程,成为共青团的亮丽工作品牌。

  30年来,青海希望工程共筹资4.578亿,捐建希望小学365所,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1.64万名。为希望小学和乡村贫困小学配备电教设施、体育器材、希望书库、快乐体育园地、快乐音乐教室,组织贫困地区师生参加公益活动,为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援建希望小学,推动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

  30年可以改变什么?30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一所希望小学,点燃一方新希望。2011年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捐建的刚察县泉吉乡平安希望小学投入使用,2019年9月23日,学校举行了2019年度中国平安智慧小学青海支教启动暨物质、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仪式。活动中对泉吉乡中小学的33名优秀学生,发放了奖学金、助学金,共计3.4万元,并为在校学生捐赠300套床上用品,价值2.7万元,还授予泉吉乡希望小学为“泉吉乡平安智慧小学”牌匾,同时由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组织7名优秀青年志愿者为泉吉乡小学的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服务。

  一份捐赠、一份爱心,获得资助的学生纷纷向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各界的温暖表示感谢,决心要树立远大理想,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发愤读书,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随着1990年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竣工,1994年9月7日,青海省首批4所“帐房希望小学”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布点建成,解决了当地160名学龄儿童入学难问题,随后我省共建28所“帐房希望小学”。1995年9月9日,澳门陈士杰先生在长江、黄河源头捐资修建两所希望小学。2005年9月14日,由青海省民营企业捐资修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洛合村汇吉希望小学竣工。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第四天,第一所抗震希望学校在震中结古镇正式落成,208名在校孤儿搬进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1个多月的时间里援建了8所共2.4万多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希望学校,有力推动了灾区学校及时复课。

  回顾过去30年历史。青海希望工程“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深入人心、富有影响的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品牌。

  开展学生资助,放飞希望的梦想

  2008年的那个夏天,曹继兴从互助三中高中毕业考上了吉林大学,短暂的喜悦后,入学的学费和花销瞬间像乌云压上了全家人的心头。直到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圆梦行动”了解到这一情况,在青海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帮助下他顺利入读吉林大学。也是从那刻起在他心里深深地埋下了爱的种子,也与青海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四年的大学生涯很快过去了,2013年毕业那年夏天,他在网上找到青基会的捐款账号,默默地打进了1000元。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曹继兴从2013年起开始回馈社会,从2014年起开始参与圆梦行动,到2018年,资助了5名大学生。2019年转到对中小学生的帮扶项目,帮扶来自海晏县和湟源县的两名小学生直到现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爱的诺言。

  30年来,希望工程始终锲而不舍地践行着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从1991年开始,全省实施了“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计划,开启了希望工程学生资助工作的序幕,1993年发起了《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募捐倡议书》,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以及社会各界伸出友爱之手,奉献一颗爱心,当年共筹资资助金21.6337万元,占年度捐赠收入总收入的38.5%。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捐赠热情度高,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帮助数以万名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以后,希望工程将学生资助重点及时转向高中和大学阶段贫困学生,2006年开办“驼队”希望之星高中班,陆续在全省建设71个希望之星高中班,有3550名高中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为1215万元。2006年发起了青海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行动,开启了青海共青团助力学子顺利进入高校的专项类型助学计划。16年来,青海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行动筹资575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6247人,成为青海希望工程影响力最大、受益学生最多、覆盖面最广,助力脱贫攻坚最好的品牌项目,其中,“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自2012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贵州茅台集团共同启动以来,已资助我省4750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圆了大学梦,助学金达到2375万元。

  青海希望工程学生资助工作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通过向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金的方式,改善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从而切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关注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我省希望工程学生资助工作结合省情,围绕全省教育发展的各阶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教育、不同政策、不同贫困家庭情况,长期开展了一批批目标明确、影响深远、效果良好、覆盖全省、贯穿大中小学生、涉及省内外学生的助学项目,30年来共筹资1.0亿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1.64万名,改变了我省一大批贫困家庭学子的命运。

  希望工程快乐项目,助推农牧区素质教育发展

  丽忠措从小生活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也是铁盖乡寄宿制希望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14位老师,6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在这里快乐成长。

  丽忠措说:“去年发生新冠疫情的时候,我们被迫居家隔离,我们的学业也被迫暂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在网上上课。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牧区的孩子上网课的困难有多大,我们放牧的地方都是无信号的山区。每天为了按时跟上老师的课,我们有的同学要跑到很远的山坡顶上去听课,听完后再步行将近半个小时回家,有些同学也是边放着牧边听课,我每天都是顶着青海二三月份的寒风坐在房顶上听课。”

  这里的孩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正因为是希望工程为他们点亮了那束光,如今,他们有了明亮的二层教室,今年新修了宿舍楼,教室和宿舍也通上了暖气,食堂是新的,校园里有了塑胶篮球场、草坪足球场和操场等运动场地。

  2008年全国实现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已基本实现。但教育过程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十分显著,突出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名存实亡,农村少年儿童的全面成长权利缺乏系统保护。希望工程,已由之前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全面实施了希望工程快乐系列项目,为我省的106所希望小学和贫困地区小学配备体育器材。2018、2019连续两年承办了“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赛季”西北赛区的比赛,共选送4支队,参加全国赛;争取“希望工程·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项目为我省捐赠价值2214万元的运动服装备和乐动汇器材包,全省有100所学校44000名师生受益;为我省贫困地区学校配置价值215万元的114所音乐教室器材。筹集资金1593万元,在贫困地区学校捐建了361个希望图书室和希望电脑教室(希望网校)。30年来我省共选送派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近1917名希望小学骨干教师分批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全国希望小学教师培训,推荐全省340名基层教师获奖,开展11项长期支教行动,为促进乡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外语教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是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是对政府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工作的有益补充。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以及家庭重大变故,希望工程开展积极救援行动,汶川地震后倾力开展“为四川灾区紧急劝募”活动,共募集捐款100万元。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先后争取实施近1.5亿元的25个项目。新冠疫情发生后,充分发挥网上希望工程公益平台作用,启动“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应急救援行动,募集捐款148万。积极参与玉树雪灾、玛多地震、河南省抗洪救灾,募集资金156万元。

  希望工程倡导和实践了社会公正,帮助失学少年重返校园,关注青少年成长发展环境改善,坚持“雪中送炭”的工作理念,努力实践社会公平,从而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从耄耋老人到垂髫稚童,从百万富翁到普通工人,从资深学者到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在社会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使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有机会担当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生活,也使受助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总结摸索出了在欠发达地区通过社会融资和爱心人士捐助帮助贫困少年儿童实现学习梦想和人生理想的有益经验,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30年的青海希望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根深叶茂,华盖如伞。借助希望工程,无数笔捐款汇集到一起,让人间大爱如同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从一颗心暖到一片心,汇集成一股暖流温暖着这片高寒土地,给无数孩子的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一线传真

  “暖冬行动”温暖童心

  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到了有着中国“网店第一村”称号的义乌市青岩刘村,看到当地团委正通过快递公司给青海贫困儿童发爱心包裹,他当即参与其中,现场捐款并为包裹贴上了爱心标志。

  经过长途跋涉,这批爱心包裹于当年11月23日运抵海拔近4000米的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地带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柯河乡寄宿制小学。爱心包裹发放仪式简单而热烈,很多孩子现场穿上了崭新的棉衣。

  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此为契机,发起了青海共青团“暖冬行动”。七年来,累计筹集价值2730.81万元的物资和资金,送出爱心包裹52716余个,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80余场,受益青少年突破12万人。

  为了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深化活动主题,切实实现服务青少年,引领青少年的宗旨。“暖冬行动”活动开展以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传递爱心包裹向公益活动延伸。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春运”行动,招募青年志愿者在全省各地火车站协助开展春运服务工作,用真情温暖旅客踏上回家的路;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失足青少年”帮教活动,对服刑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帮教;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冬令营活动,在“扶贫”更要“扶志”的思路下,组织贫困地区学生赴海南省进行互动交流,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开展“春天温暖2016”“温暖2018”大型电视公益活动,为全省残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开展了节前慰问活动;举办了青海各族青少年儿童“迎春·闹春奔小康”系列活动;切切实实把党的关怀送到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困难青少年当中。

  汇聚社会爱心的同时,“暖冬行动”不断提升影响力,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受到团中央、交通运输部表彰的任淑琴,一针一线常年捐助自制毛衣的江苏省卫振英阿姨等先进人物。随着青海共青团“暖冬行动”不断深入开展,许多爱心企业和团队参与其中,捐赠物资逐年增加,青海万佳家博商贸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用于开展“暖冬行动”并于2018年成立“万佳专项基金”,平湖暖阳社会服务中心捐赠价值31.63万元的6328件棉衣用于暖冬行动,上海商投每年捐赠价值5万元的棉鞋,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捐赠45万元开展“大爱行千里,温情过暖冬”暖冬行动,河北沧州红星志愿者服务队捐赠羽绒服5000件,苗圃行动2019年为玉树捐赠10078件棉服,价值150万元,安踏公司捐赠价值1200万元的24000套衣服和鞋,全省各级团组织也积极筹集资金、物资开展“暖冬行动”,几年来爱心汇聚、情满高原。2019年的冬天,团省委与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举办共青团“暖冬行动”。冬阳普照的日子里,涓涓细流汇成大爱,汇集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帮助我省贫困地区青少年温暖过冬、快乐学习。

  时评

  用爱心托起希望

  希望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社会公益活动。198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希望工程,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

  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1991年共青团青海省委发起并组织实施了青海希望工程。助学金像一粒温暖的种子,在每一位受资助的学生心中开出了希望的花。30年来,青海希望工程共筹资4.578亿,捐建希望小学365所,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1.64万名。为希望小学和乡村贫困小学配备电教设施、体育器材、希望书库、快乐体育园地、快乐音乐教室,组织贫困地区师生参加公益活动等,改变了我省很多农牧区贫困孩子的命运,为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唤起了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参与公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为未来种下希望,用希望点亮未来。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等方面承担了使命、贡献了力量。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期积极投身于这场扶助青少年、致力教育扶贫的持久战中。青海共青团将学业资助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主要抓手,深入推进、扎实开展,不断扩大资助面,不断增加资助金额,不断规范助学程序,不断创新助学的形式,践行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少年需求的初心和使命,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心。

  从帮助贫困学子重返校园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青海希望工程始终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为贫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了力量。在团省委的带领下希望工程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公益事业发展新趋势,特别是互联网公益蓬勃发展的潮流,不断自我革新,实现了长足发展。社会的爱心为孩子们开启了新的学业之旅,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步履轻盈。(董慧)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