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深夜,东海之滨的临港洋山特保区方舱医院(以下简称“临港方舱医院”)灯火通明,经过连夜数日的奋战,第一批680名病患顺利入住,4月8日,1.36万床位满员。
13天,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最吃紧的关头,临港方舱医院从一座物流仓库改建成为功能完备的传染病医院,为上海早日实现“动态清零”、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临港方舱医院建设速度的背后,是数千名建设者众志成城的意志和使命必达的决心。3月27日,接到项目建设命令后,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迅速调配人员,组建项目现场指挥部。作为临港方舱医院建设的牵头协调者,指挥部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指挥部和临港方舱医院惊心动魄的13天。
逆行出征必须冲得出
3月27日中午,接到集结指令的时候,指挥部成员李欣正陪父亲在做完手术出院回家的路上,刚刚在医院连续陪护3天的他,听到建设方舱的任务还来不及细想,便接了下来。“建设方舱是现在上海最迫切的事情,我必须去”,李欣安排好父亲的照护事宜,即刻前往指挥部。
21点,指挥部成员朱成宇简单收拾了一件外套、薄毛衣和生活必需品就出发了,坐在车子上回想刚刚视频会上听到的“要在临港洋山马上建造一个规模较大的方舱医院”还觉得有些恍惚,当车子经过内环上杨浦大桥的时候,他明显感受到车流与平时不同,“当时已经得知浦东马上就要封区域了,车辆都是从浦东往浦西的方向,像我这样从浦西往浦东逆行开的很少”,朱成宇回忆道,“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自己即将要肩负的责任很重”。
23点,第一批指挥部成员陆续到达临港集结地,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委员、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已坐在会议室里和几十人讨论起了工作。这些人里有中建八局、华建集团、临港集团、上海建科集团等各参建单位负责人,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晨2点30分。为尽快拿出图纸,华建集团设计人员通宵达旦,凌晨4点形成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单位中建八局则赶在凌晨浦东正式封控之前,在短短3小时内集结了300位管理人员到场。
临港的第一夜是不眠之夜,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一场方舱医院建设大战铆足了劲儿。当时他们可能还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顶梁柱”必须顶得住
从外观上看,方舱医院似乎要比许多房建工程简单得多,但内部构造却十分复杂。以临港方舱医院为例,改造面积很大,约15.8万平方米,集装箱使用数量近千个。更复杂的是,在投运之后,现场医疗工艺还要满足传染病学需求,要设立清洁区、缓冲区、隔离区,也要为驻场医务人员提供工作便利,但其原址本来仅是一个还未投入使用的仓库,原有水电系统容量有限,均需重新升级。“从数量来说,单单所需的排污系统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小城镇的级别了”,裴晓副主任打比方道。施工难度大,工期却异常紧张,几千名不同工种的工人同时施工,给指挥部协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开工第一天,为了电缆施工,运输材料进场通道的路断了,工程初始阶段所需的大量物资进不来,后续其他工程也无法推进。施工队急了,“工期这么紧张,一点时间都耽误不起啊”。关键时刻,指挥部现场协调组立刻联系临港管委会,迅速协调钢板候场, 电缆管沟刚一挖好,施工人员第一时间给断开的路铺上钢板,运输物资进场的路通了,所有施工计划如期进行。“来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机关管理人员,我们到了施工现场能做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我们的优势是协调,要做好现场的主心骨、顶梁柱”,指挥部成员张洲说。
“顶梁柱”必须顶得住。哪里有人力?哪里有物资?车辆怎么进?设计能不能落实?施工有没有到位?这些都是指挥部各组成员每天关心的“头等大事”。正值浦东全区域封控,资源调配的困难程度成几何级地增加,而指挥部必须突破种种阻力将所有力量集中到建设现场来。为此,指挥部充分发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的组织力量,直接与相关省市领导电话沟通商议,协调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长三角合作办、海关等部门,努力确保施工队伍和施工材料顺利进场。同时,为确保运输车辆顺畅,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向参建队伍提供通行证协调办理服务。负责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指挥部成员卓帅回忆:“项目用车量非常大,我们一整天都在协调办理通行证,一直办到凌晨3点左右,根本没法睡觉,再困也睡不了,因为微信群隔几分钟就会响一次,车辆在路上的每一个环节,路过的每一个道口都有可能需要协调。”卓帅说。
作为现场协调的总指挥,裴晓副主任总是强调三句话:“国企要主动担当、领导要靠前担当、党员要特殊担当”。面对建设任务紧、需求变更多的压力,指挥部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
为了后期更好地交付使用,临港方舱开工的第二天,指挥部就与后期即将入驻的华山医院进行联系沟通,跨前一步考虑后期运营的各项需求。在指挥部的协调努力下,300台对讲机,450台电脑,400多台打印机,几百台手机第一时间采购到位,医护人员住宿所需的宾馆,也在市政府派驻的项目总督导、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黄融的协调下,克服种种困难落实到位。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项目验收,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着热线工作经验的指挥部成员张旻皓急中生智,想到可以尝试运用集中派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于是他立刻把各参建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拉到现场,发现什么问题,就当场开单给相关同志,要求处理人员给出处置时间,写明并签字认领,将问题一一落实到人,并且每半小时汇报一次处置情况,问题解决了就销单。“没想到这个临时想出来的办法还挺管用的,现场处理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指挥部各位成员的努力下,“指挥中枢”高效运转,指令畅通、调度有序。
挺身而出必须挺得住
9点前到工地巡查,中午简单吃过盒饭,13点再回工地巡查,17点开专题视频会,19点开每日例会,22点会议结束再回到施工现场,凌晨1点多返回。这是指挥部每个人一天的行程,日巡工地三次,人均步数3万步以上是每个人的常态。有一次在现场,朱成宇抱着椅子背,向前跪靠着。这个怪异的姿势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朱成宇笑笑:“这个姿势舒服一点。”细看之下,他的腰间支着腰撑,原来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又犯了,长时间同一姿势的坐和站,导致他腰部肌肉痉挛症状加重,不规律的睡眠以及艰苦的现场环境,更是让他难以得到足够的休息来缓解疼痛。“没事,我挺得住,施工工人比我们更辛苦,方舱患者比我们更煎熬”,朱成宇挥挥手说。
相比身体上的辛苦,对指挥部来说更难过的是心理压力关。为了抢进度,施工单位昼夜鏖战,24小时、48小时甚至72小时不停地施工,“看着工人们因为疲倦在工地上直接睡着的样子,我们也于心不忍,但一想到有那么多患者在等着床位,心里就想快一点,要再快一点,这种矛盾的心情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张旻皓说。因为每天都要在施工现场巡场三遍,久而久之,工人和指挥部的同志也熟络起来。“看到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整天泡在工地上,工人们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们说‘你昨天让我们整改的地方已经做好了,你看,就是这里’”,李欣感慨地说,“我觉得我们大家都真的是心往一处使,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好”。
第一批床位交付的前一天,扛不住接连施工造成的困倦,好多工人都坐在地上不想动了。看到这一情景,黄融上前对大家说:“大家鼓鼓劲,明天就要迎来首批病患,临港是上海抗疫的重要堡垒,我们快一天,老百姓的病情压力就缓解一天。”几分钟后,一名工人站起来了,不一会儿,数十名工人也站起来,大家低吼着为自己加油打气,更多的工人见状咬咬牙,晃一晃疲惫的身体,然后纷纷忙碌起来。黄融一拱手,声音有些嘶哑:“拜托各位,上海谢谢你们。”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短短13天里,无论是指挥部成员还是几千名建设者,面对疫情,他们并无分别,每一个人都在倾尽全力。
4月6日,临港方舱医院全部交付使用,但还需要有人留下来保障医院运行,这需要出入污染区直面病毒,可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中建八局召集专门会议,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成立维保突击队,一时间,来自各分公司的党员纷纷请命,“我愿意,我留下”。很快,一支由150名党员组成的队伍进驻方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我们的建设者们,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英雄,在临港方舱奋战的13天,建设者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抗“疫”精神和责任担当。
临港洋山特保区方舱医院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临港洋山保税区,原为物流仓库,本次改建净面积为122100平方米,共设置病患床位13608个,病区内设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供应热水,wifi全覆盖,全方位保障病人日常起居。该救治点已于4月5日晚开始收治病人。建设单位及运营单位为临港集团,设计单位为华建集团上海院,施工单位为中建八局,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