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市场

抢建“生命的方舟”!市级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侧记 ( 2022-05-17 )

时间:2022-05-17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2年3月下旬,原本零星显现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陡然快速蔓延,上海抗疫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为了严格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尽快建设和改建一批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临危受命,立即承担起牵头市级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的建设任务。十万火急之际,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统一认识,把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列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组织研究统筹推进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的总体措施;第一时间组织抽调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的骨干力量,迅速拉开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的战役。

  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崇明花博会复兴馆集中收治场所、崇明临时隔离用房、国家会展中心集中收治场所、嘉定临时隔离用房、金山区天华路集中收治场所、临港二号集中收治场所、临港洋山集中收治场所、上海国际赛车场集中收治场所、上海世博展览馆集中收治场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收治场所等10处市级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先后迅速投入使用,总计提供床位超过13万张,大幅提高了全市的隔离收治能力,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筑牢基石。在这惊人速度的背后,是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领导班子的运筹谋划;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勇担使命,尽锐出战,大家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几万名企业建设者一起,通过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完成了一系列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出了一份无愧于组织和时代的答卷。

  逆行: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疫情严峻,集结号吹响。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同志亲自挂帅,统筹推进全面工作。两委各位党委委员、委领导悉数出征,身先士卒,带头奔赴工程建设一线,全程驻点指挥。同时,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立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工程建设、协调能力较强的党员干部进驻项目现场,与驻点委领导一起组成项目现场指挥部,迅速汇聚起建设的核心力量,争分夺秒推进建设任务。

  “马上整理好行李,迅速前来报到”,各位指挥部成员火线集结,逆行而上。接到通知电话时,他们中有的还在社区一线岗位上化身“大白”为居民提供各项志愿服务,有的一直居家办公,确保城市基础运行不断不乱,有的刚刚在医院陪护完做手术的家人,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但一听到是要参加抗疫设施建设,就都脱口而出:“我愿意,马上到!”

  3月27日晚,离浦东区域封控只剩几个小时,当所有人都在从浦东开车前往浦西的时候,赶往临港洋山集中收治场所项目现场的住建人却坚定行驶在“逆行”路上,他们说:“建设集中收治场所是现在上海最迫切的事情,我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4月4日凌晨,国家会展中心集中收治场所项目现场指挥部的党员火线集结。在重温入党誓词的仪式上,他们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就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党性的不断锤炼下,党员干部毅然化身“逆行者”,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抗疫守“沪”的使命感写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闪烁在每个人的眼睛里。他们中有“80后”“90后”,也有临近退休的“老同志”,但他们身上都涌动着“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的热血。

  探索:趟出一条新路来

  时针拨回到一个多月前,上海首次建设隔离救治设施,有集中收治场所,也有临时隔离用房。什么是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该怎么推进?如何在工期极短的情况下平衡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在全域封控期间如何快速调集大批量的人员和物资?一切都是新问题,一切都是大考验,一切都需要摸索和解决。

  作为首批建设、较早投用的市级集中收治场所之一,上海世博展览馆集中收治场所项目现场协调组成员担当开路先锋,一边探索一边总结。结合多年市级重大工程建设经验,大家立即抓准了现场统筹协调这一工作定位。“项目建设过程中牵涉到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方面的团队,大家目标是一致的,但面对新的情况和困难,考虑角度不同、采取做法不同,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现场协调中枢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个中枢角色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来扮演是十分合适的。”上海世博展览馆集中收治场所现场协调组成员说。这一定位在后续的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项目中得到了明确。市政府在决定建设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收治场所的同时,明确要求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作为市级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的总协调、总牵头。

  如何做好总牵头?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收治场所建设起,每个项目首先建立统筹各方的现场指挥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亲自担任总指挥,副主任担任现场指挥,指挥部成员分工合作,成为整个工程现场的“主心骨”。通过指挥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相关各方换位思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攻坚克难。“现场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是关键”,指挥部同志体会到,“我们指挥部就像一条鲶鱼,通过不断推动各个单位围绕重点工作全部动起来,又好又快完成集中收治场所建设。”

  3月28日上海实行浦东浦西分批封控,给人员和物资的调集带来了困难。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意识到,要高效率地推进集中收治场所规模化建设,仅仅靠现场指挥还不够,大量突发的协调性工作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很快,“前方冲锋+后方支援”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起来,前方现场指挥部这一头连着建设项目,后方保障团队这一头贯通市区街镇,实现了点对点衔接、全天候接单、第一时间响应,将隔离管控、交通管制等诸多因素给集中收治场所建设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为项目如期交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这一机制也覆盖到后续的市级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中。为更好推动前后方分工协作、相互支撑,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及时抽调专人充实到后方团队的运输保障组、人员保障组、物资保障组等,也为后续所有项目的如期交付奠定了强有力的工作基础。

  4月上旬,疫情继续快速蔓延,通过改造大型构筑物提供床位已不能满足迫切入住需求,一种在空旷场地通过成品篷房等预制产品快速搭建投运的集中收治场所应运而生,首先就在上海国际赛车场集中收治场所项目上进行了运用。由于不涉及既有构筑物的改造,这种建设方式便于设计、施工和复原,通风效果也会比较好。在做好项目建设的同时,现场指挥部也在积累经验,努力为以后此类集中收治场所建设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

  勇于探索的道路绝非坦途。上海国际赛车场集中收治场所属于“白手起家”,管路、排污、分区等都是全新建立的。为确保集中收治场所能经受住风雨天气,指挥部统筹协调属地、条线单位和参建单位,在做好集中收治场所内挡水地梁的同时,同步完善集中收治场所外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各种举措确保舱区不积水,调整相应的建设方案,加强了防风防水的设计,坚定不移地在新的集中收治场所建设道路上走稳走好。

  攻坚:与病毒争分夺秒

  “快一点,再快一点”,是每一个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项目建设者的心声。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建设工程复杂,多方建设团队同步施工,争分夺秒,因为早一分钟建起来,就能早一分钟收治病患,早一分钟遏制病毒的传播。

  数字,记录着这场与时间的赛跑:

  嘉定临时隔离用房提前10天交付;

  国家会展中心集中收治场所仅用8天交付超5万张床位;

  金山区天华路集中收治场所7天完成交付运行;

  8天,临港二号集中收治场所从杂草丛生的荒地拔地而起;

  ......

  每一分钟,都在和疫情赛跑,整个工地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9点前到工地巡查,中午简单吃过盒饭,13点再回工地巡查,17点开专题视频会,19点开每日例会,22点会议结束再回到施工现场,凌晨1点多返回。这是临港洋山集中收治场所项目指挥部每个人一天的行程。

  在国家会展中心集中收治场所建设项目现场,每日巡馆3.5万步以上,每日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成为指挥部各位成员的常态,最高的时候一天可以走5万多步,“困是真的很困,但是遇到硬骨头必须‘啃下来’”。现场推进工作非常复杂且时有突发状况发生,为了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以小时为节点的工期如期推进,指挥部现场推进组的同志曾连续48小时没有合眼,有时遇到施工单位临时需要其他队伍支援的情况,必须连夜调配新的队伍到达现场并确保快速完成各项工作和技术的衔接,大家为此全力以赴、通宵达旦。

  汗水,浇灌出这前所未有的创举。

  4月13日晚,在临港二号集中收治场所项目开工的第二天,现场突降暴雨,气温骤降至13度,持续整夜的暴雨使施工地面变得非常泥泞,混凝土搅拌车无法进场作业,地势较低的工地出现积水塌陷,这些都给本就紧张的工期带来巨大挑战。指挥部及时协调评估调整工作安排,冷静应对暴雨带来的各种问题。大伙儿冒雨奋战十几个小时,指挥作业队伍连夜紧急铺设钢板,打通设备进场道口,加快调送泵车,全力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人员在“豆腐块”场地上踩着泥浆、顶着冷雨与时间赛跑,终于把施工进度抢了回来。

  同一时间,在上海的西南角,因为担心还在建设的金山区天华路集中收治场所出现漏雨、积水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现场指挥部成员打着手电筒,冒着瓢泼大雨,一脚深一脚浅地把现场所有角落都走了一遍,将所有漏点、堵点和积水点一一摸排清楚,并记录下来,连夜与施工团队对接,部署整改。

  坚守:直到赢得最后胜利

  一个多月以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机关及事业单位共有70多名同志坚守在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项目建设的台前幕后。其中,不少同志常常是刚结束一个项目的战斗,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项目现场。

  “一件冬装穿到夏”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这些在多个项目中连轴转同志们的真实写照,但他们却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特殊时期就要担负起特殊责任。”他们每一个人从出发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疫情不结束就不回家的准备。

  也是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集中收治场开始,在项目现场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积极发挥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每一个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项目现场,总能看到党旗高高飘扬的场景,总能听到重温入党誓词的豪迈声音,大家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党旗的指引下坚定着战“疫”斗争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这是一场艰难困苦的持久战。项目现场的施工条件常常比想象中更为艰苦:

  不通水、不通电,没有水泥路,眼前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是临港二号集中收治场所项目指挥部到达第一天时面对的场景。

  一顶只能容纳6人长桌的临时应急帐篷、几把简易的椅子和一台噪音极大的工业风扇,就是金山区天华路集中收治场所项目指挥部的“办公室”。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面对艰苦的条件,所有人咬咬牙,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项目前期办公条件不足,大家吃泡面、打地铺,和衣而睡。三四月的天气变幻无常,烈日当空,在许多人的脸上刻下了口罩的印记。转而突降暴雨,气温急转直下,大家又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顶风冒雨工作。淋湿的衣物稍稍干一点,又凑合凑合地穿了起来。一个月下来,头发长了,身上有味了,大家彼此开玩笑:“我们是‘臭味相投’,谁也不嫌弃谁。”

  工地24小时运转,大型机械震耳欲聋。交通基本靠走,说话基本靠吼,持续疲劳作战,加上休息不好,很多人眼里布满了血丝,嗓子嘶哑。但为了如期交付,没有人停下,没有人退后。为此,有的人惜别刚刚出生的孩子和尚在做月子的妻子,有的人不能回去陪伴小孩过10岁生日,有的人只能拜托社区照顾年迈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抢菜的父母……他们挺过所有的辛苦,以“超长待机”般的坚守,创造见证了一座座“生命方舟”的诞生。

  “不怕艰难,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项目现场指挥部的同志说到做到,“这是一种精神,集中收治场所建设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这些在集中收治场所和临时隔离用房项目一线奋战的住建人,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英雄,1个月、10个项目,住建人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抗“疫”精神和责任担当,将涓滴之力汇聚成守“沪”的磅礴伟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有磨砺,始得玉成。夏日已至,万物并秀,新的季节已经来临。上海新增的感染人数已然逐日下降,集中收治场所也从“人等床”渐变为“床等人”, 一切正在慢慢变好。期待着建设者们和更多的患者能早日回到熟悉的家,迎来那座熟悉的城,一起走进充满活力的新季节。


原文链接:https://zjw.sh.gov.cn/gzdt/20220517/765ca6a4a61d43cbaa7968ce52a68c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