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资讯

解码十年丨这十年,黄河和长江做了哪些“加减法”?

时间:2022-08-1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浩浩黄河、滚滚长江。祖国的大江大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并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沿线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黄河流域修复生态、沙退绿进;大江大河的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卫星视角拍摄到的黄河,研究人员连续数年监测,结合大数据还原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状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这条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

  

  从空中俯瞰这些新增的绿色,我们捕捉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

  

  这是十年间,在乌兰布和沙漠中心增加的有机草场,梭梭、乔木、花棒组成的防风固沙林保护牧草生长,奶牛粪便再增加土壤肥力,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体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养殖户 王翠梅:现在已经有一万多亩的草场了,草多了,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不断增长的生态绿线,锁住了黄河流域更多的水土。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亿)到5亿吨。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如果说黄河这十年在绿色上做的是加法,那么长江在污染治理上做的就是减法。

  通过水质遥感监测,我们还原了长江干流入海口的水质状况,颜色越黄说明污染越严重。

  

  这是2013年6月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明显看到浓重的黄色;

  

  这是2021年的同一天,同一角度,黄色褪去。

  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分析长江水质污染源的相关信息,来寻求答案。

  通过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我们计算出,2012年,长江流域沿江三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数据,共有两万多家。提取每一家企业的地理信息,还原到这张长江全流域图上。

  

  我们选取化工行业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庆、湖北、江苏等省市进行观察,发现十年间,沿江3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明显减少,整个长江流域一共减少四分之一以上。

  长江流域污染源减少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也在大幅提升。

  我们把2012年以来,长江沿线11省市的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还原到这张图上,发现十年来增加了近一倍。

  

  在下游安徽芜湖,污水管线快速向城市地下延伸,全市收集后的生活污水,有95.7%实现了处理后排放。

  

  安徽芜湖三峡水务公司城南污水厂设备主管 钱春枝:这个是我们的出水取样点,你看一下,我们这个出水有多清。

  

  流进长江的水干净了,整条长江的水质自然就提升了。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量,我们发现,从2015年开始,这些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快速下降,直到现在只有十年前的一成左右。

  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沿江两岸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

  

  江苏常州市民:现在这边化工厂都已经拆掉了,空气比以前会好非常多,能看到很多动物,这里现在就像一个天然氧吧一样。

  

  湖北武汉市民:连鸟也飞进来了,原来没这么多鸟的,现在好多鸟都(栖)息在这里,大家看着都非常高兴,空气也好,来的游客也特别多。

  水清了,鱼也回来了。

  科研人员跟踪研究了这十年来,长江鱼类的回归情况。在干流多个区域发现了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生态状况逆转的母亲河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台央视记者振生张勤岳群丽娟李斌钰洁继华盛洁雪琛梁缘佳昕靖华张志季明晓波亚民张巍张斌汤涛超超成轩城辉湖北台江苏台四川台安徽台芜湖台常州台磴口台)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8.13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08/20220815_7675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