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资讯

传统村落保护丨塑形铸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时间:2023-05-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27日公布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并对相关保护和利用工作作出部署。传统村落保护,要置身于全面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不断注入新时代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传统村落保护,要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塑其形。传统村落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独特风貌,从每一条道路、巷子到每一处建筑、家屋,都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无论坐北朝南、向阳背风,还是凭水而建、依井而居,传统村落大都与周边山水林田湖融为一体,依托自然、融入自然,体现着中国人“道法自然”的认知实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聚落空间,都有完整的生命。从庭院房屋到庠序宗祠,对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以养为主,多用绣花功夫。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复古”“仿古”,必须兼顾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要求和部署。要处理好“旧貌”与“新颜”的关系,尊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保护好村落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享受现代科技之便。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以保障农民土地权利,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尊重村民、依靠村民、造福村民,使传统村落保护真正融入和美乡村建设。

  传统村落保护要铸其魂。世代生息于斯的村民,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道法自然”“勤劳节俭”“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价值理念没有改变。要尊重传统村落的自然文化节律;特别是来自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要尊重村落的历史、文化、习俗。文旅从业者、消费者要入乡随俗,不喧宾夺主,真正地分享其静谧与安宁。

  传统村落代表着历史,属于当下,更拥有未来。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乡土民风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把尊俗重道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传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激活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新时代内涵。

  摘自新华网2023.04.28记者王立彬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304/20230428_7713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