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五一”期间房屋市政工程、自建房安全防范和工地疫情防控明查暗访

时间:2023-05-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五一”期间安全防范的部署要求,狠抓安全防范各项工作落实,节日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管负责同志和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带领工作组分赴珠海、东莞、惠州等市开展明查暗访,以点带面督促各地切实强化房屋市政工程监管、自建房安全整治和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确保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5月1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组督导检查了珠海市兴业快线隧道(南段)二标段、香洲区公共立体停车场项目安全生产和斗门区白藤街道及白蕉镇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情况。针对受检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盾构、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自建房隐患整治方面存在的短板漏洞,工作组要求立行立改、深入整改,并督促珠海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一反三,迅速组织对辖区内房屋市政工程和自建房同类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检查中,工作组要求受检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坚决整治监管执法“宽松软虚”,力克“上热、中温、下冷”问题,全力以赴排险除患,真抓实干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各层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带头学习理解《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运用于安全管理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施工安全“晨会”制等措施落实,进一步严格实施“穿透式”管理,确保将各项措施要求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位作业人员,坚决守好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部门安全检查重点要突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巩固提升、自建房安全整治等专项工作,聚焦危大工程和前期排查发现存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督检查计划,明确重点检查的场所、环节和时间、节点,科学配置监管力量,开展有针对性检查,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及有关人员依法依规、安全规范地开展生产经营。

  三是隐患排查整治要注重实效。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监督检查和企业及有关人员自查自改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推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务求取得实效。房屋市政工程方面,要聚焦危大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隧道,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及时消除施工现场事故隐患。自建房方面,要紧紧盯住存有结构倒塌风险的房屋,坚决采取工程措施,落实整改,彻底化解房屋安全风险。

  四是执法处罚措施要“长牙齿”。要贯彻落实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多措并举坚决从严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的执法处罚措施要“带电”、要“长牙齿”,有力震慑违法企业及人员。特别是对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行业禁入规定。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做得到以案促治、以案促建。

  五是智慧工地建设推进要加快。要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和施工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视频监控、工程管理信息等平台、系统相融合,稳步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实时监控、动态跟踪、及时预警、果断处置,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质量和效率。

  摘自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2023.05.02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305/20230504_7713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