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贵阳:探索前置服务模式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时间:2023-06-1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关于推行执法服务前置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
探索前置服务模式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推行执法服务前置工作,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执法支队执法服务前置工作专班,并召开启动会、动员会、联席会和调度会,打响了一场以“前置式执法”为主攻方向的创新“战役”。4月26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关于推行执法服务前置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共计5个部分,并列出12项新举措。成为全年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前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纲领、总航标,是推动执法支队创新发展、提升突破的“作战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将利用两年时间,进一步改进综合行政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服务工作机制,让综合行政执法既有温度又有力度。今年年底前,将探索建立事前服务、事中化解、事后修复的执法服务前置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服务效能,为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展现综合行政的执法担当,不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的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举办建筑工程基础知识系列专题讲座,提升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住建领域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

  


起草背景:

  

“前置式执法”为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稳就业、稳增长,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如何护航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这一难题,摆在了行政执法部门面前。为此,按照相关工作会议要求,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前置式执法”,打造贵阳综合行政执法“贵人服务”品牌。并于今年2月拟订《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服务内容、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5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既破解了难题,又为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让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起草《实施方案》过程中,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支队多次走访服务对象,采取集中论证、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策研究室、市委党校等专家教授与建设项目的企业代表,以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水、电、气、讯相关部门等各方意见建议,力争让《实施方案》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该局党委班子还多次集中研究,反复讨论如何转变执法方式,经过20余次不间断修改、完善和征求意见,最终于4月26日正式出台《实施方案》。

  

重点任务:

  

12项新举措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施方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依法治市工作要求,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让执法更规范、服务更优质、队伍更专业,打造更安全、更有序、更贴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内容,包括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工业园区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提升社会经济活力。《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普法优先、首违不罚,预防为主、轻微免罚”的理念,按照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原则,使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充分体现在执法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具体来看,《实施方案》列举出12项新举措:“一企一档案”强化联动服务。主动对接招商部门,第一时间对落地项目开展进企服务。实行“一家企业一份档案”,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执法服务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建档管理。针对重大项目,密切沟通城市管理审批部门,建立与水、电、气、讯等重要保障领域企业的联动机制,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审批事项清单、提醒告知清单,丰富服务内容。建立与企业联络对接微信服务群,公示告知执法队员的联系、监督方式等信息,打通执法单位与企业的服务联络渠道。“一企一清单”强化精准服务。按照分类治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指定服务执法队员,定期到企业巡查、走访,主动倾听企业诉求。针对企业反馈的困难问题,制定服务清单,细化服务措施,做到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对于综合行政执法职责以外,涉及跨部门或涉及属地政府职责的问题,积极协调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宣传进企业”强化普法服务。将普法贯穿到服务、监管、执法全过程,制定普法宣传方案,以典型案例警示等方式,定期到企业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系列活动。制作普法宣传资料,采取普法宣传讲座、现场咨询等方式,特别是针对易产生违法行为的环节,要实施精准普法,有效避免因不懂法律导致的违法行为。改变企业被动违法状况,引导企业主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重大事项交底,强化提醒服务。对准备开工的项目建立清单,进行开工前提醒告知,督促企业制定燃气、供电、供水、通讯管线及其他地下管网安全范围作业保护方案,及时向相关部门交底备案,预防因现状不明而开工导致的燃气设施、市政设施等公共设施损毁,预防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定期“体检”机制。所谓“体检”,即是对涉及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执法巡查。强化与住建等部门联动,邀请建设规划等专家团队参与,定期对建设项目开展联合检查,促进企业合法运营和健康发展。并针对检查事项建立“一张检查清单”,针对现场查出问题制定“一张问题清单”,对反馈问题实现“一步到位”。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打扰企业现象,提升检查效率,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整改销号机制。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建立问题整改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落实整改措施,追踪问题整改到位。实行台账销号管理,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将违法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隐患问题变成违法行为,避免“小问题”变成“大事故”。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建立“两单一机制”,即根据《行政处罚法》,制定《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首违不罚清单(试行)》《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减轻处罚清单(试行)》,形成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并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先行先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符合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根据实际情况从轻或减轻处罚。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企业从每一项执法事项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建立重违严惩机制。对隐患问题治理不重视,导致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不及时造成危害后果严重且不能改正的,对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企业,坚持依法严惩。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发挥处罚震慑作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的效果。逐步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有效机制。落实案后分级处置措施。将被处罚企业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分类分级建立处罚台账和研究帮助对策,将企业分为违法问题易发、违法问题严重、违法问题整改不彻底或未整改等类别,进行差异化服务。对主动配合、积极整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违法问题易发、违法问题严重、不重视问题整改、未按时整改到位、拒不整改的企业,加强检查频次,并跟踪督促违法行为整改到位。落实案后延伸服务措施。落实办案人员为延伸服务第一责任人责任,会同相关单位人员对被处罚企业开展定期回访,对企业被处罚并落实整改后的情况进行跟踪。根据企业需求,及时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预防同类违法问题复发,不同违法问题新增。帮助企业减少各类违法问题发生,实现行政执法和跟踪服务有机统一,增强法律敬畏意识。落实案后信用修复措施。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支持失信企业重塑信用。对整改积极到位、主动降低违法影响、无新增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帮助消除不良记录,消除负面影响。落实执法服务评价措施。探索聘请独立机构对样本企业进行评价,让服务对象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工作成效、办案质量等方面,对执法服务工作进行评价。并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推动执法服务提质增效。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入企业开展建设项目普法宣传活动。

  


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推行执法服务前置工作根据《实施方案》,推行执法服务前置工作分为3个阶段:2023年3月至5月为试点启动阶段,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启动工作,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建立项目、企业信息库,为清单式服务提供基础保障。5月前,选取不少于12个建设项目,率先开展服务行动,打造示范点,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流程和机制。5月至11月为逐步推进阶段,全面深入辖区建设项目开展服务,展现队伍形象,用贴心的服务和规范的执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化解风险,赢得企业认可。11月至12月为总结提炼阶段,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提炼,查找不足,完善措施,补齐短板,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及做法。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uizhou.gov.cn/jszx/jqdt/202306/t20230613_80195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