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城管委织密城管网格,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居民楼院,将主动作为的范围覆盖到社区街区,以城管力量助力社会基层治理,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热切需求,为市民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服务,生动诠释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城管实践。
一、进网入格“全员覆盖”,管理执法“双下沉”。一是城管干部“进网入格”,机关力量下沉一线。将委系统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执法队伍、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部纳入网格,形成“1+7+1”即“1名市城管委班子成员+7个市城管委专业工作组+1名区级点长”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街面执法人员、环卫工人、市政工人、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等网格分布,完成共计近7万余人定格分布。将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治理管理侧和执法侧运行等工作压力落实到最小单位,保证发现问题能够快速反应、直达单兵、迅速整改。二是执法队员“进街入社”,划分辖区驻点到位。以“5+2”中心城区为重点,按照各级城管执法定岗定责情况,明确各支队、大队对口责任人,区局分管责任人,街道分管责任和街道中队负责人等三级责任一览表。梳理网格中各街道(镇)执法责任人及每个街道(镇)执法力量规模,将各级城管执法工作责任人纳入各区(市)县、各街道(镇)、各社区点位“微网实格”责任体系,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提供精细化的执法保障服务。三是万名街长“走街串巷”,基层问题精准处置。选取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城管队员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责任街长”,广泛发动有声望、有热情的市民群众担任“群众街长”。培训提高“街长”工作能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推行城市管理“双街长制”的街巷共计7791条,设立责任街长7115名、群众街长7169名,1.4万余名“双街长”每天走街串巷“行走成都”,精准掌握群众身边问题并第一时间协调处置,推动美丽街区建设,提升了城市“基本面”问题的发现和处置质效。
二、线上线下“全网融合”,巡查整改“一条龙”。一是整合巡查队伍,“点线面”结合发现问题。调整重构管理侧、执法侧工作机制,整合数字城管和街面巡查队伍,对环卫保洁、市容秩序、广告招牌、扬尘治理、城乡环境治理等工作,以及网络理政、信访投诉、数字城管收到的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点、线、面进行巡查。依托市城运城管分中心技术支撑,坚持每天对文明城市国测点位进行线上视频巡查,目前线上巡查点位已达8731个,发现并整改问题1407个。二是推进智慧应用,“智能化”识别派遣问题。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构建“诚管24”管理事件中枢,建设碳惠天府、智慧大运、市域物联感知等18个智慧城管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城市运行实时监测体系。运用“AI智能识别+自动预警派遣”模式,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问题形成前端抓拍、自动派发、迅速处置、跟踪核查的闭环流程。目前,成都数字城管系统日均上报案件约1万件,监督员自处置案件约4000件,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全过程”跟踪问题整改。建立线上线下巡查问题台账,明确问题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跟踪督办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确保各类城市管理问题按时限清零。对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不达标的单位及责任人按街道进行排序,并向全市曝光。对城市管理涉及企业特别是渣土运输、垃圾焚烧、城市道路桥梁等关系城市安全运行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常态化巡查检查重要点位及线路,及时督促指导企业整改存在问题。
三、难题顽疾“一网打尽”,精准治理“点对点”。一是“分片包干”维护,单车停放有效规范。实行分片包干制,将“5+2”中心城区67个街道,划分单车投放配额比例,由一家单车企业包片负责一个街道,进行无差别维护。实行运维人员定人、定岗、定责实名制管理,将运维人员固定分配到每个网格内的每一条街,及时清理规范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门口、农贸市场周边单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积压停放、用车不便、妨碍交通等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分级分类”作业,环卫管理更加精细。落实城市道路环卫清扫保洁分级分类管理,划分“环卫微网格”,明确网格内城管部门负责人、属地街道负责人、环卫项目负责人,将环卫作业人员、作业车辆机具、环卫公厕、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等纳入网格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定时消杀环卫公厕,提高临街店铺的生活垃圾收运频次,采取预约方式定时定点及时收运,生活垃圾收运处实现日产日清日处理, “席地而坐”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干净之城”城市名片全面刷新。三是“铁腕柔情”执法,专项治理取得实效。紧盯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噪音、油烟污染、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严肃执法查处。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各类案件10908件,处罚金额5365.2万元。深化违法建设治理,开展无违建示范小区(院落)和违法建设综合治理示范社区创建,拆除违法建设5300余处、约181万平方米。以基层执法中队为单位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累计建成规范化中队168个,推行执法队伍准军事化管理,市民对执法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四、环境提升“由点及面”,大运保障“全方位”。一是统筹日间与夜间,精心打造亮点点位。统筹推进大运场馆、抵离场站、官方酒店、文化交流点位、定点医疗机构等130余个重要点位品质提升,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村、天府广场等重要节点新设置14处大型生态雕塑,突显公园城市靓丽风采。以“一心两轴三带多点”为重点,新打造桂溪生态公园、绕城高速狮子立交等景观照明节点,交子大道双塔灯光秀与“迪士尼皮克斯嘉年华”系列活动联动,彰显蜀风雅韵文化内涵,展示“锦绣新天府,魅力夜成都”。二是统筹空中与地面,精细打磨重要线路。推进成温邛、双流机场、成灌等高速公路,及西成高铁、成灌快铁等486条重点保障线路沿线环境品质提升,全面清洗高速收费站点广场、车道及相关交安附属设施,拆除高速公路广告牌400处。完成航线区域大地景观重点项目53个,综合整治“黄斑”问题322处,给游客提供“出行靠窗,过目难忘”的美好体验。三是统筹功能与风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梳理大运会城市照明保障微网实格责任清单,采取通信呼点、巡查抽点、智慧平台信息化技术反馈的方式,落实照明保障责任。实施公用移动基站风貌提升工程,完成二环高架、人民南路通信基站提升68个。翻新交安设施杆体490套,涂装交通护栏2.15万米、路灯灯杆 1万余柱,市政设施涂装美化、功能提升一体推进。序化架空线缆845处,完成156处玻璃幕墙清洗,精洗打磨二环高架全线公交站厅顶棚,确保城市面貌清爽整洁、秀美大气。
五、聚众之力“成城之美”,共治共享“心连心”。一是落实“门前五包”,聚商户之力规范市容秩序。汇聚城管系统微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执法队员、协管员等力量,逐门逐户宣传讲解“门前五包”政策,明确责任内容,引导沿街商户保持店外卫生整洁,严禁占道经营、店外摆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建立“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居民群众”治理联盟,营造了市容秩序管理“居民人人有责、商铺户户尽责”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坚持“一街一策”,聚群众之智建设美丽街区。依托微网实格,开展宜居宜业“美丽街区”创建,高标准打造城市管理“样板间”。根据街区商业业态、居民结构、街区特色等人居环境的不同,坚持“一街一策”,广泛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建议,推进户外广告招牌与建筑风格、街区风貌协调,引导居民和商家共同制定商户公约、商居公约、街区公约等,建立街区管理守则,自觉参与维护街区环境。今年以来,推动实施老旧城区89个片区更新行动,提升街巷品质524条,改造老旧小区1202个,枣子巷、花圃北路等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变身网红打卡地。三是强化入户宣传,聚居民之心推动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纳入“微网实格”工作清单,建成标准化分类投放点约3.4万个,实现全市1.8万余个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汇集微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宣传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低碳环保等理念,确保微网格内生活垃圾季度入户宣传覆盖率达100%。在居民小区设置智能回收设施,以直接返现、积分换物等形式提升市民参与积极性,营造垃圾分类“通力合作、全民参与”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共设置智能回收设施2400余组,累计建成社区回收站(点)约2400个,主要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