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营商环境突破年】西安市:助推“市政通”集成改革 深化政务服务提升赋能

时间:2023-07-26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精神,及时宣传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推进情况、亮点工作、典型做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出“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以宣传促进工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西安市:助推“市政通”集成改革 深化政务服务提升赋能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一流营商环境,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建设项目“市政通”集成改革实施细则(试行)》文件,将多部门四项审批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审批流程”为主线,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全程网办审批项目,提升办事体验效果。

  提升政务服务一体化能力

  破壁垒,重塑审批流程。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群、联合踏勘制度,以“一窗受理、同步踏勘、并联审批”等方式优化受理、审批流程,精简材料,大幅降低办事时限,解决了城市道路挖掘占道办理的难点堵点问题。

  减程序,打造极简模式。企业办理业务时,向市政务大厅专窗提出申请,递交一套材料,专窗人员受理后,由市城管局牵头,交警队等部门开展联合踏勘。事项办结后,由综合窗口统一发放许可结果。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时限和群众跑动次数。

  强服务,提供审前咨询。针对“水电气暖”报装涉及的外线审批事项,审批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审前辅导,符合告知承诺制办理的事项,提交申请后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调整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减少环节。改革前,企业需要跑水电气暖4个公共服务单位,分别申请4个事项,涉及外线审批的项目需要跑3个政府部门,分别申请4个事项。改革后,将市政管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支线)、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和公安部门的影响交通安全审批四个许可事项受理,现场踏勘和出件环节并联起来,实行联合审查,不再将公安部门的影响交通安全审批事项作为前置要件,减少了办事环节。

  压缩时限。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前,市政管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支线)承诺办结时限为5个工作日,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承诺办结时限为10个工作日,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承诺办结时限为5个工作日,影响交通安全审批为5个工作日,按串联办理总时限需要25个工作日。改革后,企业办理审批时限从25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88%。

  共享材料。将市政管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支线)、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和公安部门的影响交通安全审批四个许可事项的申请材料进行整合、优化和共享,实现企业申报材料最多可从多项压减至13项。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

  积极落实《西安市建设项目“市政通”集成改革工作方案(试行)》,配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前期整合城管部门的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和公安部门的影响交通安全审批的基础上,将资源规划部门的市政管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支线)也统一纳入外线审批并联事项,针对用户配套外线工程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规划、挖掘占道、绿化迁移、交通疏导)进行集成改革,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业务窗口,“一表申请”即可一次实现路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等用户配套设施接通目标,行政服务效能大幅跃升。同时将水电气暖报装“一件事一次办”作为第一阶段一并纳入。在不干涉企业经营和部门审批权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审前辅导、综窗受理、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全程监管”的审批服务模式。另外,资源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分别确定了可进行告知承诺制办理的情形,如申请项目满足该情形按告知承诺制办理,办理时限仅为1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陕西政务服务网(西安)“一件事一次办”栏目已上线“市政通”模块,实现全程在线并联办理。(西安市住建局供稿)

  

  责任编辑/何蓉

  

  


原文链接:http://js.shaanxi.gov.cn/zixun/2023/7/117357.shtml?t=208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