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以戚墅堰街道工房南区整治提升项目入选江苏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为契机,探索老旧小区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让城市更新有温度,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基础设施补短板,增强安全韧性
工房南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66栋住宅楼、2500多户居民。围绕着戚机厂,整个工房区和周边组成了一个“火车城”,配备食堂、电影院、体育场、幼儿园、老干部活动室、医院等服务设施,曾是令人羡慕的配套齐全生活区。
随着时间推移,旧账问题一一浮现。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副局长刘勋告诉笔者,更新前的社区,居住环境脏乱,房屋立面老旧,停车空间匮乏,居民出入不便;市政设施年久失修、管网功能老化严重;半空中电线如蜘蛛网密布,既影响美观又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居民群众的改造呼声日益高涨。
此次工房南区整治项目通过两个整合,突破了原有整治模式。一是区域整合,从原有单一小区整治变为片区整治,实现从小区到社区的整体规划。二是资源整合,从各部门单打独斗变为相关条线部门通力协作、资源共享,将老旧小区改造、精品街道、养老托幼、无障碍化改造、口袋公园、水环境治理等各个分散项目整合到一张蓝图,实现政府资源高效利用。
打通“微循环”。总共66栋楼的片区,仅有一条12米宽的常戚路可供出入,片区如同只有一个小口出入的布袋,被称为“布袋社区”。路边还有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级老年病医院)、经开区幼儿园(经开区最大的幼儿园),高峰时段极其拥堵。经开区建设局城镇建设科科长刘晓东说:“我们解决了泵站入地改造、高压电杆移除等前期矛盾,利用第七医院与居民楼之间狭窄的空间新建了一条12米宽的小支路,连接常戚路与工房南区南侧的交通主干道。通过打通毛细血管、促进交通微循环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出行效率和满意度。”
巧用“边角料”。规划建设的时候,老旧小区既没有建设地下停车场,同时也没有规划宅间停车位,随着居民买车日益增多,停车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充分挖掘边角地块、零星地块、闲置空地,通过建设公共停车位、提升改造停车空间等方式,增设完成停车位近1000个。”经开区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袁晓菁说,工房南区存在大量戚机厂资产,多数为闲置设施。通过与企业沟通协调,促进资源共享,利用原印刷厂、溜冰场地块改善区域停车条件,还为居民统一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棚,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的难题。
消除“蜘蛛网”。老旧小区存在空中缆线线路杂乱以及私拉乱接、飞线充电等问题,为切实消除居民“头顶安全隐患”,对工房南区各类“空中杆线”进行专项改造,通过新建小区路灯、住宅楼通信“三网融合”、供电线路迁改等工作,让原本街巷空中的“蜘蛛网”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洁明亮的“无线晴空”,这项措施也为后续增加停车位和加装电梯腾出了空间。
改出社区新面貌,更改到群众心坎上。改造前,在经开区建设局的指导下,社区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调查问卷、居民代表会议征求了1968户居民意见,找准车位紧张、适老化设施不足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工前,街道和施工单位“约法三章”:改造过程尽量不扰民;施工方充分考虑居民生活、出行需求,错时错峰推进工程;居民代表和施工方每周碰头开会。以居民权益为老小区首要考量,成为了项目各单位的共识。
改造后的工房南区焕然一新。环境干净整洁,外墙粉刷一新,智能充电桩、公共设施、绿化都进行了统一升级,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社区治理更智慧,赋能美好生活
社区学习声乐舞蹈、口袋公园遛弯健身、康养中心按摩享受……自打更新改造后,年逾七旬的东方社区居民顾盘芳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脸上满是笑容。子女劝她购买金东方的养老住宅,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可是老人却不愿意。“现在这里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宜居多了,我舍不得离开!”
顾盘芳说出了老人们的心声。东方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社区”,8000多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接近四成。在改造过程中,常州经开区将解决片区老龄化问题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并把打造“康养宜居示范区”作为目标之一。
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年落成投用。走进其中,“幸福东方 康馨同享”8个字映入眼帘。在功能布局上,除了一般社区常见的便民服务区、议事调解区等区域,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了康养体验区,按摩椅、足疗盆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设置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每周四经开区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都会上门,为居民提供血压、血氧、心率等免费检测和问诊服务。
旧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为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棋牌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全天开放使用,此外还定期开设老年课程,提供理发、扦脚、居家上门服务。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点,又强化拓展了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服务供给,老人们走两步即可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身边都是左邻右舍,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干净温馨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饭菜……康养综合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助餐服务是今年刚“上新”的项目。“每天都有4道菜,荤素搭配,味道也挺好,还有餐后水果或者酸奶。”72岁的王奶奶经常来此就餐,她说,“我一个人住,做饭不方便,来社区食堂吃,非常方便。政府补贴3块,每餐我只需要花费9块钱,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
智慧社区赋能,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更有保障。社区选取了6种智能康养设备上门安装,分别是智能门磁、智慧燃气、智能烟感、智能手环、智能水表和智能监控,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联网。智能门磁与智能水表安装后,如果老人48小时未出门或水表未走动就会自动报警;老人出现血压心跳体温等数据异常,佩戴的智能手环也会报警。智能监控用于监测公共区域的老人摔倒情况,发现意外摔倒即报警。“一旦这些数据发生异常,社区指挥中心就会发送短信联系老人亲属,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民警、辅警也会通过电话、入户等方式进行情况核实。”
今年8月,以老年病诊疗为特色的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新大楼投用,更加方便周边老年人就医。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在探索与七院打通数据,共建共享医疗信息,让老人们不必去医院在社区就能取药用药。
老街焕发新生机,延续历史文脉
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工房南区片区周边有戚机厂等工业企业及其他工房区分布,留存着工业明星年代的印记,烟囱、火车机车成为地区文化标志;东侧依托运河商贸文化形成老街集镇,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大运河常州段发展的重要支点。
如何留住文化脉络,发扬文化特征?工房南区改造项目从细节入手,留住时代记忆。
提起戚墅堰,很多人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牌楼巷。在牌楼巷老街入口处,一幅雕刻在墙上的《运河戚墅堰全景图》徐徐展开,画面中商铺林立、舟楫如云,一派繁忙景象。
戚墅堰一直是交通枢纽,因为运河,这里上通扬州,下连苏杭。航运的兴起,带来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这里成为万商云集、百业俱兴的全国四大集市之一,商贾云集,粮食杂货、茶馆酒肆一应俱全,最繁盛的时候有426家店铺,小摊小贩数不胜数,素有“小上海”的美誉。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常州城市发展、运河扩宽和老桥拆除重建等原因,沿河老街大部分被拆除,戚墅堰老街也逐渐被冷落。为了再现昔日胜景,戚墅堰街道牌楼巷在去年进行了改造,保留了老街旧巷、古建故宅等传统风貌,新建了大运河景观步道、便民停车场,并且引进了张隆兴麻糕、沙裕昌变蛋坊、米酒坊、书画铺等一批特色商铺。
改造后的牌楼巷,激发了旅游消费新活力,戚墅堰街道在这里举办两届“寻味集市”活动,日均人流量破万,再现老街繁华,拓展“名特优”知名度,增强区域文化自信。
热闹的小路蜿蜒曲折,古朴的小店错落有致,站在街尾的大运河景观步道上远眺,可以看到货船往来,运河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小时候的记忆又找回来了。”居民史蓉娣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了,也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变化,“最近,好多搬走的居民又回来住了,说这里比高楼大厦更接地气。住在这里,我们觉得幸福感满满。”
“虽然工房南区、牌楼巷的改造已经结束,但经开区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的脚步不会停止。未来还将进行河苑、潞城老街、横山桥集镇片区等老旧片区改造,不断焕新片区面貌,让经开区群众住得更舒心。”经开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海江说。
来源:新华日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