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千年瓷都”的美誉。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这为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泥与火的交融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了一个城市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千年的奇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因素,景德镇市陶瓷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2012年3月,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景德镇市开展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工作,选取重点区域、优化产业布局、分批逐步更新,改造后,经济构造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发展转向繁荣,“景德镇市的振兴方案”为全国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样本。
更新描绘新蓝图。在项目开发建设中,景德镇市始终坚持“坦诚真实”的原则,对宇宙瓷厂22栋老厂房、煤烧隧道窑、圆窑包等进行“原汁原味”保护修缮,完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真正留存时代信息与印记,将原生态的物件“变废为宝”融入厂区每一个角落,成功打造了文化传播平台、国际交流平台、非遗保护平台、双创孵化平台,推动老瓷厂转型升级为“国际范、跨界经营”的文化创意街区。2016年,陶溪川片区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城市双修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示范样板”;2018年,获评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认定的“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2022年,荣获“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称号;2023年,荣获“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
双创造就新升级。陶溪川片区大力发展青年双创产业,构建了“创意集市+邑空间+直播基地+智造工坊”等创业平台,设立陶溪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制定“洄游计划”,以连续的、多媒介的“洄游”方式将创业者联动在一起,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景漂”创业青年2.5万余名,成功孵化创业实体3201家,带动上下游就业13万人次,登记版权35951件。陶溪川片区推出的“陶然集”夜市成为拉动景德镇“夜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已连续举办7届,游客日流量达4万余人次。依托陶溪川片区空间拓展和品牌发展,吸引了更多高层次、创新型、年轻化的“景漂”人才。未来将加快构建园区内智能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运营。
线上拓展新跨越。陶溪川直播基地与抖音、快手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抖音全国陶瓷产业带直播基地、快手茶瓷直播“江西唯一”合作运营商,实现了“景漂”双创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3年,通过抖音平台为“景漂”创客实现线上营收71.41亿元;通过微信视频号平台为“景漂”创客实现线上营收7.62亿元,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下一步计划协同抖音平台共同打造“景德镇手工制瓷及茶文化产业基地”。
国际交流新平台。为升级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扩大陶溪川国际品牌影响力,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划陶然集、候鸟计划Plus、春秋大集等项目。设立国际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DWH木工坊、玻璃工作室等业态,配套200余间国际艺术家驻场LOFT工作室,近些年累计吸引千余名国际艺术家驻场创作和交流,举办了上百场国际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陶溪川春秋大集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每届都聚集了来自60余个国家的200余位国际艺术家。2023年,陶溪川片区还承办了第三届中日先进陶瓷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届国家工业遗产峰会、2023丝绸之路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国际论坛等活动,目前,来访和入驻陶溪川片区创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有4000余名,世界各地60余家艺术机构和院校与陶溪川片区开展深度合作,该片区正逐渐融合国际视野,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窗口。
建设打造新业态。陶溪川片区三期、四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同时对未租区域进行业态规划,音乐学院、陶溪川艺术学院、歌剧院、艺术社区、儿童乐园等物理空间将陆续投入运营,后续将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空间和长租房等生活配套设施。借助陶溪川片区的品牌效应和巨大影响力,带动提升周边区域价值,打造工业遗产集聚区,为城市新兴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创造空间载体,推动景德镇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景德镇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景德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相关讲话精神,认真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度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持续擦亮“千年瓷都”靓丽名片,奋力谱写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篇章。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4.05.27张文帮景德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