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资讯

蜀韵宜居 设计筑梦——“好房子”设计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4-06-29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为深入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大力推进“四好”建设,提升“好房子”设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期组织开展四川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竞赛以“蜀韵宜居设计筑梦”为主题,聚焦人民群众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住房需求,旨在激励广大建筑设计师弘扬创新精神,创作出一批充分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特征的住宅设计作品,为全国“好房子”建设提供四川范例。

  为进一步提升竞赛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好房子”的设计与未来展望开展探讨。

  “好房子”建设的理念、难点与对策

  冯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住房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住房建设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同时房子性能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层面多次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就是其中的实施重点。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好房子”应满足哪些标准?当前“好房子”建设还存在什么难点,应当如何应对?

  什么是“好房子”

  从根本上讲,“好房子”源于人民愿望,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具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从“有没有”时期,经历了“大还是小”“质量好不好”,到现在普遍关注住房功能和品质的几个阶段,人们对于“好房子”的理解也因时而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简易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房,是当时人们眼中的“好房子”。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福利分房,让城市里的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单元房设施相对完备,自成体系的独立房屋使居住条件大大提升,足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好房子”。但是这种房子往往是一条长廊串联着许多个单间,许多是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等,房屋面积也小。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住房建设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商品住房时代,标准化住宅小区的大量建设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住房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希望住上更舒适、更美观、更有特色的房子。进入新时代,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通过灵活的空间设计,实现住宅功能的拓展和变化,不断创新住宅空间,环保智能的房子是“好房子”。

  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提出,“好房子”要符合新时代住房高质量发展方向,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体现住房设计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居住需求。就具体设计而言,要满足安全耐久、功能适用、健康舒适、灵活可变、绿色低碳、运维经济、协调美观、全龄友好、环境宜居、生活便利十个方面要求。

  “好房子”需要“好设计”

  设计是建筑的先导和灵魂,“好房子”的关键在好的设计,“好设计”方能引领“好房子”。有人把“好房子”定义为绿色低碳、品质长久、环境宜居的“新型全寿命优质住房”。优秀的建筑性能、优质的户型产品、优美的周边环境、优越的物业管理成为“好房子”的基本内涵。“好房子”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和满足居民实际生活的具体需求。因此好的设计对于真正实现“好房子”十分重要。在规划上,“好房子”要实现对周边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满足居民对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需求的便捷切换。设计长寿化、低能耗、人性化、易更新、可持续的高品质安全耐久、绿色低碳、环保智能百年住宅。由传统设计的模式转向数字化的智慧设计模式,切实提高住房设计水平。此外,在运营上,要加强维护和物业管理,利用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对设备管线等实施线上巡检和实时监管。

  目前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设计建造标准尚待提高。整体来看,我国大量住房还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空间使用不灵活、保温隔热性能不够、房间隔声差、排水管噪音大、卫生间异味、厨房串味、墙面或楼地面渗水、门窗气密性不够、收纳空间不足、无障碍设计不到位、户型缺乏未来适应性等问题,不仅降低了居住品质,还容易引发邻里纠纷。据统计,2023年,房屋及建材类商品位列商品投诉量第7位,投诉量高达31351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现有住房设计标准普遍较低。又如我国住房抗震标准低于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住宅的抗震性能关乎广大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住宅的使用人群中包含大量老人和幼儿,这类人群在地震时逃生能力弱,尤其是提倡居家养老情况下,这个问题更加凸显,且住房一般夜间使用,逃生难度大于公共建筑。当前,住房也正成为居家办公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重要性大大提升。同时,住宅由于量大,延长使用寿命,可避免拆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所以应提高住房的抗震、耐久、防水、隔声等性能标准。

  其次是对住房品质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住房市场主要解决短缺问题,更多关注量的增长。部分购房者对住房的评价往往限于区位配套、交通便捷程度等外在资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住房本身的品质。一些开发企业为成本和效益考虑,一味追求低成本,住房建设仅限于满足最低要求。此外,我国住房品质评价相关的标准规范虽已有不少,如《住房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但相对来说,这些标准不够全面系统、精细,对住房新技术应用、适老化、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对缺乏,在绿色低碳、安全健康、全龄友好、智能智慧、应急防控等方面都落后于时代要求,无法实质性促进住房品质提高。

  最后是建设全过程监管不足。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和遏制炒房行为上,对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相对薄弱,难以有效保障高品质住房质量。一是现有监管主要在验收环节进行,缺乏对项目设计、施工、装修、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容易造成诸多问题。如,设计环节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施工环节偷工减料,降低房屋工程质量等级,监理履职不到位等;装修环节擅自拆改主体结构、违规搭建危及房屋安全;销售环节虚假宣传、哄抬价格等。二是由于采用预售制度,业主作为住房品质的直接受益者,难以有效参与到住房品质监督中去,导致房屋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

  建设“好房子”的对策建议

  提高设计建造标准。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相关协会、高校、社会组织等从住宅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系统性制定和修订住宅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规范细则,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做法,满足现代住宅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智能等高品质、高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住房设计建造标准,从源头促进住房品质提升。例如,提高抗震标准保证住房震后可快速恢复使用;推广使用浮筑地板等措施提高住房隔声性能;改进卫生间排水管加强水封能力,改进厨房烟道设计,以避免串味和病菌污染;对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作出科学规定;加强住房产品空间一体式设计,提倡百年住房S+I体系(将住房分为承重结构骨架的公用部分和内部空间的专用部分,前者具有高耐久性,后者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促进住房可持续发展;要求预留智能家居设备的电源插座促进住房智能化等。同时,鼓励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住房标准。

  支持和规范住房评价市场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从高速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议从宏观政策角度进行引导,通过住房评价市场机制,传递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品质住房建设理念。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住房品质评价相关标准和细则,并加大宣贯力度,使全社会普遍认识到住房性能及评价的重要性。二是规范和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发展,推动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积极互动,满足消费者对房屋评价的需求,促使开发商更加注重住房品质。三是对反响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在企业信用、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优待,通过正向激励手段促进住房品质提升。

  加强住房建设、使用维护全过程监管。在施工阶段,实行新建项目巡查制度,定期开展住房项目抽查工作;鼓励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工地开放日(主体结构封顶后,确保安全前提下)或运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及时向购房业主展示工程形象进度、隐蔽工程质量等信息。在精装修和预售阶段,可将建设成品住房实体样板房作为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同时,建议加强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和许多其他商品一样,住宅也需要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目前还大量存在擅自拆改房屋结构,盲目增加使用荷载,安全、耐久性维护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住宅品质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房屋安全。建议加强住宅使用和维护的监管,一是强化“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执行力度,同时加强对住宅隔声、隔热等各项性能的现场检测,并将指标结果纳入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以利于购房者全面了解房屋性能和使用要点,确保房屋得到健康、合理使用。二是加强住宅装修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改造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加强住宅维护管理,定期启动火灾报警设备系统进行演练,防止设备老化失灵;畅通维修基金使用渠道,加大社区、街道协调力度,解决老旧小区房屋维修基金补建难问题;建立住宅维修养护长期计划;尝试推行保险机制对住宅质量提供保障。

  装配式智能住宅产品——未来“好房子”建设思考

  熊峰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明确指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需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这一核心目标,全面铺开“好房子”建设战略。这一战略旨在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是实现住房领域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重要指导思想。好房子建设,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提升质量,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更要注重建筑的科技含量、环保性能以及智能化水平,提升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同时通过好房子建设,改革建筑行业的建造模式,推动行业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随着“好房子”理念的深入人心,一种全新的装配式智能住宅产品,正逐渐成为未来居住的理想蓝图,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理想家园的期待,更是科技进步与环保理念完美融合的产物。

  装配式建造:打造“好房子”新产品

  装配式建筑这一概念源自于工业化生产的灵感,通过在工厂预制标准化的建筑构件,随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如同搭建积木一般,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噪音和污染,同时提高了住宅建造的精确度和质量稳定性。这一建造模式的推广,标志着建筑行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传统建造方式的深度融合。装配式建造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按工业化的产品方式打造住宅建筑,特别是低层多层的乡村住宅。首先,通过模块化户型设计,融合地域特色与个性化风格,建立标准建筑产品库,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空间选择;其次,工厂化的构件批量产生,确保建筑构件的精度,还可大幅度减少材料浪费,同时利用先进的干式连接技术,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的二次现浇,减小现场环境污染;最后,可创新产品化的销售模式,像卖家电一样卖房子,送货上门包安装、售后服务一条龙,既大大减少房子的现场施工时间,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还保证了住宅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使得住宅建造更加高效、经济。

  更深层次上,装配式住宅产品的推进,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解题新思路。在产品设计中开发用户参与模块,极大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工序改造工程完成,提高质量与品质,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点,同时优先选用环保材料与节能部件,逐渐推进太阳能光伏板的集成应用,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向零碳排放迈进;在运维阶段,建立保修制度,解决住宅使用的后顾之忧,提升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宜居性能。

  智能化加持:提升“好房子”新体验

  在科技进步与生活品质追求的双重驱动下,集科技智慧与人性化设计于一体的智能住宅产品,开启了一场居住体验的革命,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全新的居住时代,它不再局限于砖石堆砌的物理空间,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生活舞台。

  智能住宅的核心在于其高度集成的智能家居系统,它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让家成为一个能感知、思考、学习并主动响应居住者需求的智慧体。从清晨自动调节的窗帘,到夜晚温馨柔和的灯光,从根据季节与天气变化自动调节的室内温湿度,到智能厨房设施解放了繁重的家务,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科技的温度,使日常生活变得轻松而高效。所有的操作可通过语音助手、手势控制等交互方式,便捷自然,方便老人与小孩使用。集成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在优化资源分配、节能减排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让生活更加绿色环保。智能安防系统的加入,更是为家构筑了一道无形的保护网。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监控与入侵预警系统,不仅确保了居家安全,也让居住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安心无忧。健康监测系统实时关注家人身体状况,及时提醒健康管理,为家庭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守护。

  产品理念的应用为智能住宅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产品意味着整体,对建筑来说,不仅包含了主体结构、设备管线等,更应包括装修与家居,以买来就能用的标准交付,因此利于在建造中采用集成一体化技术,将智慧设施与建筑建造同步进行,提高安装效率,省却后期安装的不便。其次,产品意味着标准,传统的建筑技术与验收标准,均是面向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性强,用户无法掌握。当按产品方式生产与建造房子时,必须开发面向居住者的产品交付标准、详细BIM模型、用户说明书等,既保证房子使用质量,提升宜居性能,也能使居住者了解建筑的构成与智慧系统,合理使用,延长建筑寿命。最后,产品意味着质量保障,传统的现场现浇模式,质量可控性差,使得房地产业投诉多,老百姓满意率低。按产品模式建造的智能住宅,多数工序在工厂内完成,特别是工序复杂的装修、智慧设施安装等环节,在工厂实施质量可控度高,从根本上保障了品质提升,契合人们对好房子的期望。

  绿色性能保障:构建“好房子”新生态

  未来的居住建设,核心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无限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植好房子产品建设全过程,从选址、布局、建材选择到能源利用,每个环节都要力求低碳环保。

  在设计环节,通过合理规划智能住宅产品的户型,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窗户大小,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白天照明的能源消耗;采用高性能的保温隔热墙板,降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自带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园林灌溉和冲厕,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在建材的选择上,推广使用再生材料和低碳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如竹材、再生塑料、植物纤维板等,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森林砍伐和环境污染,其生产过程也往往比传统建材更为节能。同时,设计中融入绿色植被,如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有效调节微气候,提升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居住体验。

  好房子还应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灵活性,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便于未来的改造和维护,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重复消耗。总之,通过装配式智能住宅产品的推进,可以引领社会低碳发展,倡导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构筑“好房子”宜居之本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绿色低碳专委会

  关于“好房子”的研究和讨论,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从政府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公共社会到老百姓,每个主体都有一杆衡量“好房子”的秤,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而,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回归到最终主题——房子宜居否?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今天,好房子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住得放心、安心、舒心的居住环境,而美好居住环境的第一特征当属绿色。

  好房子,应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的每一平方米。以四川成都的中建滨湖设计总部、四川建科院科技楼三星级绿色建筑两个项目为例,均从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体现了融入绿色理念、运用绿色节能技术、推动建筑绿色发展的建筑师思维。好房子,同样需要在住宅领域加强设计,更要聚焦城市更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做好居住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好房子,在乡村也不能落下,我们总说宜居和美乡村,绿色农房应是其应有之义。四川攀枝花的零碳村庄从村落布局、用能结构、生态系统等方面,或许能为我们在农村建设绿色化的好房子提供些许启发。好房子,归根到底,是让人民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衣食住行作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主要需求,良好的居住条件,是个人全面发展和提升能力的前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保障,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实现“人人住好房”的美好向往。同时,好房子还是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起点,“四位一体化”才能让人民“宜居”的内涵更广阔、更立体、更丰富。只有持续将惠民措施落实到群众日常生活里,方可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好房子,需要牢牢抓住让老百姓“宜居”这个基点,系统谋划、因城因地施策。目前,四川省正积极推动城乡建设、建筑业发展、住房供应体系、建筑绿色发展“四个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惠民适用技术,通过城乡建设碳达峰、设备更新等行动,聚焦城市更新、城市精细化治理、建筑业提质增效、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宜居和美村镇建设“五个重点”,不断为巴蜀人民建设更好的房子。

  安全——筑牢“好房子”之基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抗震防灾专委会

  对于“好房子”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无论怎样的理解,都离不开一个基础——建筑结构安全,能够在狂风暴雨和地震等各种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时巍然屹立。建筑结构安全,就像人的骨骼,承载着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寄托着设计师的智慧与匠心。

  好房子,首先应当是一座安全的港湾。在四川省,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以上,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板块运动强烈,断裂带众多且活跃,地震发生频繁,且震级较高,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大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极大。因此,“好房子”的结构安全要素在四川尤其重要。在自然灾害面前,尤其是地震这样的不可抗力面前,一个坚固的建筑结构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居住者的生命安全。

  好房子,在注重结构安全性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灾害后的快速恢复与再利用。在地震等灾害后,好房子应当能迅速恢复到可居住、可工作的状态,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房屋的装饰装修和设备设施也应考虑到灾害后的恢复性,在灾害发生时,这些往往是最容易受损的,因此,如果它们的设计和选材都考虑到了灾害后的恢复性,那么整个房屋的恢复速度将会大大提高。好的房子还应在灾害后具有可持续利用的能力,这包括房屋的能源、水资源等的有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好房子,在于结构但不应拘泥于结构。展示结构之美,体现在其稳固、优雅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工程师和建筑师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从古代的木构建筑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结构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好房子当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每一座房子都承载着其所在地域的历史和文化,也寄托着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在追求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房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让每一座房子都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好房子设计,既要展现出对舒适宜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也要满足建筑结构和抗震安全的要求。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同时,我们必须不忘建筑的初心和使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园。

  “好房子”:一种多维度的生活艺术

  涂愚一级注册建筑师,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一院建筑室主任

  “好房子”不仅是砖石与水泥的堆砌,更是生活理想与追求的凝结。“好房子”是生活理念的完美诠释,它融合了功能性、舒适性、可持续性、美学价值和社区连接性等多个维度,共同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

  首先,“好房子”是实用的,它应该能满足居住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生活的便捷与高效;有实用的生活设施,为日常起居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好房子”还应该是舒适的,它要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效果,都是营造舒适感的关键因素,可持续性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次,“好房子”还是一件艺术品,它的设计应该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无论是外观的线条与色彩,还是内部的装饰与布局,都应该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最后,“好房子”还应该是一个社交的场所,它应与周边社区紧密相连,为居住者创造丰富的社交机会,营造归属感。这种社区连接性不仅能丰富居住者的生活体验,还能增强邻里间的互动与交流。“好房子”之所以好,核心在于它以人为本,始终将居住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好房子”正是回应了这种期待,它更加注重居住者的体验和感受,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美观和环保的生活环境。

  身为居住者,我深知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对于心灵的重要性;而作为建筑师,我更明白“好房子”应是设计美学与居住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正是这种综合性的考量与追求,使得“好房子”成为了一个多维度的生活艺术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人们无尽的慰藉与力量。


原文链接:http://jst.sc.gov.cn/scjst/ct101448/2024/6/28/7b17962da7664570b32c142b60ef042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