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舆情

【西海论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时间:2021-03-16 作者: 来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那么,如何丰富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笔者认为,除了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激发农村牧区文化新活力,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多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培育明礼守法高素质的城市居民,是实现社会和谐、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条件。丰富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就要多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比如说,多安排和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多组建“文艺轻骑兵”“红色宣传队”“文化大篷车”深入基层社区、农村牧区、田间地头、草原戈壁慰问演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多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戏曲小品、红歌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百姓体味当下幸福美好生活,体会当今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一起推动构建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的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要多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有“量”的扩大更有“质”的提升。所以,要不断推陈出新、守正创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满足群众精神追求。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沉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沃土,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讲艺术、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讲奉献、讲感情,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努力创作和生产一批贴近实际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风貌,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优秀作品,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心灵获得感,不断擦亮城乡文明底色。(徐友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