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意见征求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7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04-03 作者: 来源:

  吉建议〔2020〕21号 签发人:孙众志

  

  曲道成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取消长春全装修房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全装修房住宅工作的关注,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出台全装修政策目的和作用

  (一)目的。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是建设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行动,对于促进住宅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住宅建设整体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作用。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其根本目的在于取消毛坯房,有利于住宅商品属性的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住宅商品;有利于规范住宅装修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住宅全装修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有利于加快住宅建设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持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住宅建设与国际化接轨,提高居住水平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二、发展全装修住宅的必要性

  相比目前市场中的“毛坯房”,加快推广全装修住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根本上杜绝二次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统计数据表明,装修一户100平方米左右的“毛坯房”,平均会产生2吨装修垃圾,不仅会对小区环境造成污染,也给保洁和物业管理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同时在装修过程中存在大拆大改现象,浪费了大量资源和材料,有的甚至在拆改房间布局过程中破坏了住宅结构,对居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且由于各家各户装修不同步,后装修者对已入住的业主将带来严重的噪音、粉尘、气味污染,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影响尤为严重。而全装修住宅由于交付时都已完成了装修,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二次装修带来的污染问题。

  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业主自行装修带来的诸多烦恼。广大“毛坯房”业主,由于多数缺乏房屋装修经验,在房屋装修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材料质量方面的,装修队伍选择方面的,时间精力方面的,纠纷处理方面的等等,不一而足。由于业主受财力、精力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加上市场中家装队伍良莠不齐,一旦出现质量纠纷,解决起来也将遥遥无期。而全装修则有效解决了业主自行购买材料、选择队伍、质量看管、费时费力费心等诸多问题。

  三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商品住宅的装修质量和居住品质。首先,由于各种装修材料是企业集中采购,成本明显降低。也可以说,花同样的价钱,一定会买到更好的材料。其次,全装修施工是由具有装修装饰资质的专业企业来完成,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质量要求、工艺标准都非常健全,因此装修质量是有保证的。在购买全装修商品住宅时,商品房买卖合同就载明了装修标准、选用主要材料、部品、部件、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等级、施工质量和质量保修期等具体要求。而且,建设单位在交房时,须向购房者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这对于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将有章可循。

  四是从根本上促进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全装修住宅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居住质量和安全,创造宜居环境,促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利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扬尘,最大程度地减少装修污染,实现工程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实现有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目前全国全装修推进情况

  早在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中,就规定“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积极推广一次性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这充分说明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二次装修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之后2013年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2016年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2017年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等文件,都对推进全装修(一体化装修)做出了明确规定。

  据统计,目前,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河北、四川、陕西、辽宁、海南、内蒙、宁夏等省(市、区)均出台了专门的推进住宅全装修的政策文件。其余各省、市均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或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政府文件中,对推进住宅全装修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上海市2016年就发文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外环线以内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实施全装修比例达到100%,其它地区达到50%”。2017年,河南省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的《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规定,“2018年起,新建商品住宅全部按照成品房设计建设”。海南省2017年5月发文,规定“2017年7月1日(含)后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宅工程(以下简称住宅工程)实行全装修”。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一线城市全装修住宅比例已超过50%。

  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我省商品住宅全装修起步晚、行动慢,差距已是越来越大。不过近年来,万科地产、恒大地产一直坚持开发全装修商品住宅。目前,已有中海地产、华润地产、力旺地产、国信地产等企业也陆续开始开发建设销售全装修商品住宅。据统计,2019年全省全装修商品住宅占全省商品住宅销售总量的比例占10%,照比之前各年稳步提升。

  四、我省推广全装修住宅充分考虑了本省实际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产品制宜的方式

  省住建厅发布的《通知》中第二条提出:“2018年9月1日起,新取得出让土地的新建装配式住宅、设区市条件成熟区域的商品住宅工程(以下简称住宅工程)实行全装修,其他区域商品住宅鼓励采用全装修。非商品住宅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可参照本通知实施。”

  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明确要求:装配式建筑的建成品必须具备使用功能,不能毛坯交房。根据此标准,需要对新建装配式住宅实行全装修。

  此外,考虑我省的地域差别,《通知》规定了应为设区市,且条件成熟区域的商品住宅工程实行全装修,其他区域只是鼓励采用,其他项目则“可参照”实施。为政策的实际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五、关于加强全装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对于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不包含全装修施工内容的商品住宅工程,建设单位应在主体竣工验收合格后、装修施工开始前依法办理全装修施工许可手续。

  (二)实行样板制度。全装修商品住宅工程不同户型、不同装修标准的房间,均应在销售合同签订前制作包含工序样板内容的样板房,并在样板房公示主要装修材料的生产厂家信息、品牌、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信息。交付给用户的住房应当与样板房装修标准一致。主要装修材料的信息应汇总列入《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在房屋交付使用时提供给业主。

  (三)严格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对装饰装修材料的进场验收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严禁投入使用。加强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质量验收。

  (四)实施室内环境工程检测。建设单位应在全装修商品住宅工程交付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并将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的检测报告复印件作为《住宅使用说明书》的附件,于住宅交付使用时提供给业主。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住宅,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室内环境检测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含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以及甲醛、氨、苯、氡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等,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等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五)严格按照标准验收。新建工程在进行装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各方对工程进行阶段性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装修施工。全装修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时,全装修工程施工前的各参建单位及全装修工程各参建单位均要做为验收组成员单位,参加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全装修商品住宅工程的质量监管,并做好竣工验收监督工作。质量监管采取日常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建设工程相关规范标准的质量问题,要立即责令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按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目前,我省全装修工作在全省各级住建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如万科、华润、恒大、国信等地产企业一直坚持开发全装修商品住宅,并且大多数业主逐步接受全装修住宅,住宅全装修交付率逐步提升。

  感谢您对全装修推进工作的关注,希望您持续在此领域为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在工作中积极借鉴和努力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全装修管理制度,提高全装修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同时,我们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社会公众对全装修的认识,积极营造大力发展全装修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再次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6月5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李祥民 0431-8275255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