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住房保障调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住房保障资讯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宁夏近50万城镇困难群体实现住有所居

时间:2023-01-10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住建厅

  

  过去与他人合租房屋时,毛润琦从未发出邀请让父母来租赁的房屋看看。去年,毛润琦大大方方邀请外地父母来银川的新家参观,查看完每个房间,父母满意地点头。

  毛润琦口中的家,是自治区为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而提供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去年,全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实现应保尽保,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及新青年、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住房困难得到有效保障,近50万城镇困难群体实现了“住有所居”。

  2021年,大学毕业后,毛润琦选择留在银川。和他人合租一套住房,一个小小的房间一个月房租要450元,那时,他没有底气邀请父母来参观。现在,他一个人居住在50多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每个月房租只需300元,住得省钱又舒心。

  住房保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保障工程。为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去年,印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提出给予土地、财税、金融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用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银川市、固原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城市(地区),其他市、县因地制宜发展。

  

  自2021年起,银川市将新就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为他们提供周转房支持,解决留银就业创业大学生住房问题。去年又出台了《银川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为新市民、青年人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政策支撑。截至目前,银川市已为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余套。

  吴忠市、固原市和平罗县等制定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方案、项目认定书发放、申请分配管理等具体办法。目前,全区34个项目全部发放项目认定书,凭项目认定书,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不超过30个工作日内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以及落实税费等优惠政策。

  “我区基本建立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公租房方面,全区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公租房精准保障。

  精准保障,精在哪又准在哪?准入条件高、补贴标准低、申请流程繁杂得到及时调整。对符合保障条件的环卫、公交等基本公共服务行业困难职工以及荣誉获得者、多胎家庭、退役军人等群体实施优先保障。同时,各地加快数据迁移和更新,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实现房产交易、不动产、车辆登记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了在线核查,审批核查办事时限平均缩短5个工作日。疫情期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减免租金,按月或季度一次性足额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去年,全区持续实施公租房实物保障16.88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860户,其中保障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2.27万户、环卫职工2015人、残疾人9526人、优抚对象4194人、消防救援人员107人、多子女家庭6931户等。

  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去年,全区合理确定棚改任务,重点攻坚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50户以上集中成片棚户区。各地从规范拆迁程序,加快安置,按期回迁,形成从政策宣传、协议签订、征收拆迁、腾空土地到安置回迁的完整工作链条。

  去年,全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3项住房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4073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942套,持续为16.88万户家庭提供公租房保障,新增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5860户,争取保障性住房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5.98亿元。(宁夏日报记者 乔素华/文 图由住建厅提供)


原文链接:https://jst.nx.gov.cn/xwdt/zjdt/202301/t20230105_39033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4891号-60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