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焦作市分类办在省分类办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实施路径,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围绕“一统领、二机制、三创新、四体系”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机制,整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住建部2023年度第一季度评估中,位居全省同等城市第三。
一、出台首部《条例》,完善法治保障。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19年全市启动垃圾分类后,焦作市委提出要强化垃圾分类法治保障。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于2021年1月1日率先全省出台了垃圾分类领域的地方性法规-《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这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部垃圾分类领域地方性法律法规。该《条例》从规划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促进保障、监督及单位和个人法律责任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成为焦作市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统领。
二、建立两项机制,实现协同发力。一是建立高位协调推进机制。 焦作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从成员单位抽调了专人组建了工作专班,市财政也保障了足够的办公经费,实现了“三有”(有经费、有机构、有人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高位推动;二是建立“一对一”考核指导机制。焦作市分类办根据每月对各区的考核检查情况,分区施策、靶向指导,每月分别向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印发考核通报,分别指出各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实现了对各区存在问题的“靶向治疗”,避免了“一刀切”现象。市分类办根据季度考核结果,对排名前三的城区给予资金奖补,发挥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
三、创新三项举措,把握精准施策。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焦作市始终坚持试点带动、示范引领,依据居民小区的基础条件、物业管理情况、实施早晚等因素,确定了城区118个居民小区(9万余户)为试点小区。一是实施“三定一督”。即“定点定时投放、定人监督”。通过上门入户指导宣传,张贴告知书,强化舆论宣传,实施了“撤桶并点”攻坚战、“定时投放”专项行动,初步实现了定时定点投放,并安排专职督导员在投放点负责“桶边指导”,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和投放准确率;二是实施错峰巡回收集。指导各区结合小区试点小区数量,配置了垃圾分类巡回收集车,收集车具备四分类投放、洗手、宣传等功能,方便了因错过投放时间或倒班人群投放垃圾,也起到了巡回宣传的作用,极大的方便群众参与垃圾分类;三是建立居民绿色账户。为试点小区居民户建立了“居民绿色账户”,账户注册率达到90%以上,居民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将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其中可回收物按照市场价给予积分,居民可凭借积分在附近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商品,极大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变“要我分”为“我要分”。截止目前,通过委托焦作市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统计,试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四、打通四个环节,确保系统推进。一是稳步推进投放设施设备覆盖。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上报市政府过程监管定期督导事项(1+10+n清单),纳入市政府重点督导事项,按照“设施到位、宣传到位、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督促各区累计完成340个小区约28万户的覆盖任务,设施设备覆盖率达到91.15%,高于全国同类型城市90%的覆盖率;二是逐步规范分类收集体系。指导各区按照“三统一”要求,即统一收运队伍、统一收运车辆标识颜色、统一车辆编号,配置改装四分类收集车辆360余辆,确保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密闭收集、日产日清,运输途中杜绝抛洒滴漏,逐步建立四分类收集体系。三是先行建立餐厨余垃圾运输体系。配置20余辆大型餐厨余垃圾运输车,负责对城区公共机构及餐饮场所的餐厨垃圾实施运输,基本实现城区公共机构(场所)餐厨垃圾规范收运全覆盖。四是稳步推进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省首家具有“城乡统筹、区域共享、项目协同、循环发展”理念,且具备固废处置、环保示范、科普教育于一体功能的静脉产业园区,项目一期焚烧日处理达到2000吨,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置由传统卫生填埋到焚烧发电跨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场,基本实现城区公共机构(场所)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厨余垃圾分类率达到15.9%,达到了全国同类型城市平均水平。
下一步,焦作市分类办将在省分类办的指导下,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学习好、领悟透、落到位,整体谋划推进好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活动,深入实施垃圾分类设施提标改造、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末端处置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打通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全链条闭环系统,将垃圾分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焦作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房保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房保障调查网 zfbz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